|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老龄事业 | 老年用品 | 生命关怀 | 老年文化 | 老有所养 | 老有所医 | 图片专辑 | 老有所为 | 老有所学 | 老有所乐 | 书画摄影 | 图片新闻 | 名人名医 | 网址导航 | 后台管理 | 会员登陆 | 


用户名:
密 码:
欢迎访问中国老年信息网




泽森美术作品《喜上眉梢》

 


中国老龄协会原副会长唐武全(中)原国际部主任贾福水(前排)原中华天伦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樊安龙(后排)参观大运河


松堂医院院长李伟(左一)出席全国养老院院长交流会

https://pan.baidu.com/s/1bOT0OHwJWvmBSfRR6GfxBQ


中国老龄协会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十周年纪念暨公益捐赠大会在渝举行

 

中国老年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2日 18时41分
     
 

“十年关怀·渝情金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之际,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主办、重庆金秋老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公益捐赠大会于10月29日9时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医养融合机构联盟”等10个分支机构和“华大基因”等6个专项基金同时在渝宣布成立。

 

当天上午9时,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冀兰宣布大会开始,介绍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并表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和“传播生命文化,关怀生命过程,维护生命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延伸生命预期”的宗旨,总结表彰先进,激励全体协会同仁不忘初心,继续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关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疾病处于高发,生命健康威胁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根据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先生的遗愿,由李家熙、崔以泰、吴蔚然、耿德章发起,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务院原国务委员彭珮云同志的直接关心与推动下,于2006年成立,至今已十周年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会员代表800余人满怀豪情、汇聚重庆,隆重集会庆祝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十周年,并举行公益慈善捐赠活动。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名誉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同志对本次大会非常关心、非常重视,在北京录制视频讲话长达20分钟,在本次大会现场播放。

她在讲话中肯定了这次大会“回顾总结十年的成长历程,研究探讨未来的发展路径,表彰奖励先进,同时举行公益慈善捐赠,这对进一步加强协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生命关怀事业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她告诉大家,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特别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她呼吁,关爱生命,维护健康,促进生命健康水平提高,让每个活着的人生命有质量,让每个将离去的人生命有尊严,应是全社会乃至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她指出,作为以生命关怀为主旨的社会组织在这方面更应责无旁贷。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按照协会的宗旨,力争把协会办的更好,更受社会欢迎。一定要积极推进公益慈善服务向精准发力,坚持公益慈善的方向是由协会的性质决定的,协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努力,并获得了社会的好评。最后,她语重情长地勉励大家:希望你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不为名利、爱心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更多向特殊群体、弱势生命、困难家庭倾斜;充分尊重捐赠者公益慈善的意愿,聚焦疾病救治中的难点问题,让扩容后的各专项基金在破题解惑上发挥更有效作用;要创新发展“关爱生命、奉献爱心”五大社会工程的内涵,让更多的失独老人、困难家庭、弱势生命群体从中受益;要努力推进临终关怀在法制建设上迈步,从深度和广度上向纵深推进,让更多生命晚期病人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她最后要求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按照法规赋予的责任权利义务,围绕协会的宗旨和任务,尽可能多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公共服务;要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社会呼声,承接交办的任务,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管理;要完善协会的治理结构,加强协会内部管理,规范协会活动范围,依法依规行权履职;要努力提高协会自身办事能力,强化自律和品牌建设,管好用好物资经费,保证协会各项工作有序运转,继续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关怀事业奉献力量。

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对这次大会非常关心、支持,国家卫计委段勇副巡视员、民政部黄茹副局长亲临大会并讲话,充分肯定了协会十年来的工作,并表示将对我国的生命关怀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重庆市有关方面负责人亲临大会并致辞;亚太地区生命关怀组织秘书长吴冯瑶珍女士致辞并介绍国际临终关怀状况;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李建华理事长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十年建设回顾与展望”的总结报告。

十年来,该协会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年至2013年,主要围绕生命末期病人的关怀,深入调查研究;组织理论探讨, 试点舒缓疗护;强化舆论造势,凝聚社会共识;规范标准制度,推进区域展开;从而为减轻病痛对终末患者的折磨,为将临终关怀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建言献策。第二阶段是2014年起至今,主要围绕特定人群的生命全过程维护与修复,从而为促进更多人群生命质量的提高,生命预期的延长做些实事。

据了解,目前协会的理事、会员单位、各类会员及志愿、社会工作者已由当初的百十人发展到2万多;工作机构、学术机构已由当初的3个增加到30个。协会每年独立或联合办会、办班、办各种活动就达几十次之多,服务社会生命群10多万人次,在为公共生命健康服务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十年来,协会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了三点。

一是坚持以临终关怀为着力点,维护生命末期患者的尊严,并推进临终关怀逐步在城乡大范围开展。我们先后组织完成了我国第一份《城市临终关怀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报告》;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临终关怀学》理论专著;联合举办了我国第一个《尊严生与安乐死国际学术论坛》;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姑息治疗、人文护理学术委员会;试点推广了我国第一个区域宁养病房的实践经验;制定印发了我国第一套《临终关怀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等规范、标准;派出专家代表在世界临终关怀大会上第一次发出中国声音,从此逐步引起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此间,还开设了10个全国临终关怀培训示范基地和临终关怀临床示范基地,举办了7期“生命论坛”,100多期“ 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姑息医学进展”、“人文医疗与护理”、“宁养疗护岗前培训”等学习班, 宣讲临终关怀意义的场次就更多了。经过多年的努力社区卫生站、县医院、老年护理院开展这项工作的单位逐年增加,从业人员从当初不足百人发展到5万多人。如今,临终关怀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二是坚持以公益慈善为出发点,积极传播生命文化,创立并推进以关爱生命、奉献爱心为主旨的“五大社会工程”。协会专门成立了公益事业办公室,广泛开展“爱心人才素质教育工程”,“失独家庭爱心帮扶工程”,“特殊人群爱心救助工程”、“公益慈善爱心捐赠工程”及“生命关怀综合服务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先后组织各会员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社会捐赠经费、物资、服务合计价值2.4亿元;免费举办6000多场次生命健康知识讲座,给25万多名老人提供健康服务,为5000多户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另外在汶川、玉树、舟曲、益江、彝良、雅安、岷县、鲁甸地震的现场,都留有协会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的身影;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水患的灾区,都留下了协会志愿者的脚印;在北京、长沙、西安、广州、昆明等地许多孤独老人的家里,都留有协会志愿者声音。如今,公益慈善行为已成为多数协会人的时尚选择。

三是坚持以提高生命质量为落脚点,注重关怀生命过程,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预期是协会宗旨的核心内涵。为此,协会积极举办 “生命前沿科技成果讲堂”,将健康主动权交给群众自己掌握;开展“肿瘤早期诊断进家庭”活动,促进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开展“风中(脑卒中)救援行动”,严格防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开展“慢性四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干预工程”,降低危险因素对生命的威胁。推出的“人文关怀+无痛治疗”、“免疫化学+精准治癌”、“放疗化疗+白介素12”等治疗方案,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我们在机构运行方面增设了长期居家照料、医养融合、健康管理、科技促进等工作机构。我们在生命维护方面成立了心灵呵护、疼痛诊疗、肿瘤治疗、心血管病防治等专业委员会,既促进了学术技术的开展与交流,又加快了对重难点课题的解决。同时,协会还专门设立了“华大基因”等六个“生命关怀专项基金”,大力支持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支持在肿瘤普查、基因诊断、细胞治疗等特定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服务于生命质量提高。

十年来,协会的建设与发展,一是得益于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彭珮云同志的呵护与关怀。她反复告诫协会:一定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会,一定要坚持社会公益方向,一定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一定要相信依靠社会力量。这么多年协会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二是得益于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指导。今年五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看了协会有关工作报告后,在肯定协会工作的同时,希望协会办的更好,服务更多生命。韩启德副主席还专门听取协会领导关于临终关怀工作情况汇报,叮嘱要继续努力。国家卫计委多次赋予协会开展临终关怀现状调研、标准化制定,卫生人才培训等任务;国家民政部、科技部、卫计委多次派有关领导参加协会组织的论坛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把协会有关生命健康的调研课题列入了专项,这些都为协会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很好条件。三是得益于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与支持。不少企业把自己辛勤劳动收获的果实(包括物资、资金)无偿捐赠给协会转达给特定人群,不少爱心人士把自己掌握的先进医术和技能无偿服务于特定生命。如重庆金秋老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博雅控股集团、深圳华大基因、北京青松居家照护公司等企业累计捐赠价值都超千万。一些部队单位在物资经费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撑起了协会公益的半边天。中央电视台对这次大会非常关注,到全国各地收集整理、采访拍摄我国生命关怀的历史故事、组织专家访谈,在大会上播放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宣传片。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史宝欣在大会上宣读关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并由领导同志给“先进集体”单位颁发奖牌和给“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大会还组织举行了公益慈善捐赠。重庆金秋老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捐赠4G手机15000部,价值1050万元,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00万元、博雅控股集团捐款1000万元、英泰格瑞(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捐款200万元、莆田金达伟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北京厚德天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捐款60万元、北京喜开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捐赠无创体检设备和服务价值236万元、北京天正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赠药品和体检服务价值206万元。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原副理事长朱志南宣读协会新增分支机构的决定,并由协会领导给新增的分支机构授牌。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冀兰宣读成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基金工作委员会”的决定和协会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公益“五大工程”活动的决定。

重庆金秋老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声忠代表公益慈善企业发言。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对未来养老进行了前瞻性思考。20余年过去了,在完成了产业结构转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规划了全国最优美的新型养老社区;继而又投入巨资,创办了全国首家公益性的养老机构电商平台—“金秋港湾”网站。

此次会议联合全国多家相关产业,展开由慈善公益联盟、医疗组织、关爱生命组织等共同组成的大型慈善捐赠活动及老年事业高峰论坛,就老年健康关怀事业、医养融合项目等方面展开会议议题,将成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养融合机构联盟(简称:全国医养融合机构联盟),以“全心全意为联盟成员服务,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养融合机构发展新路。”为宗旨, 2016年12月底前完成联盟组织结构建设,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的审定,按完成一个项目,发展一个项目的原则,逐步完善联盟的造血功能,让联盟迅速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联盟会员数2017年达到600家单位会员,2018年-2021年达到2000家单位会员。打造中国最具活力、凝聚力、前瞻力的医养融合机构联盟。在全国中心城市建立30-50个实验基地、示范中心,在权威专家组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不同类型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多渠道盈利方式、可量化的评估体系,推动医养融合机构成员的壮大发展。为联盟成员提供免费提供网络宣传平台;免费为机构提供先进的管理软件,帮助机构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高效化管理;免费提供政策支持,专家问询,行业指导及法律咨询服务。创办一所中国养老行业的商学院。建立联盟救助专项基金。整合社会资源为联盟成员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搭建成员之间互动平台,促进成员间相互交流与合作。

 

下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所属分支机构举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养融合机构联盟成立大会、2016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疼痛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疼痛人文医疗》、《心身护理与社会工作》主题论坛6个分论坛,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关爱弱势群体,优质护理走向社会》主题论坛、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志愿服务的专职化、专业化、市场化》主题论坛、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社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临终关怀与服务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主题论坛,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肿瘤无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论坛等活动。

 

卫生部原副部长曹荣桂、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黄茹、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副巡视员段勇、全国老龄办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亚太地区临终关怀组织秘书长吴冯瑶珍、美国抗癌机构负责人Professor Robert.M.Hoffman、美国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机构负责人 Professor Michael Nisco、解放军第三军医科大学原校长王登高将军、四川省军区原副政委程功明将军、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吴良和、重庆市民政局民间事务管理局局长刘韵秋、重庆市委老干部局保健处处长严国正、重庆市老龄委宣传处处长阎俐、重庆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兴元、重庆市老年基金会办公室主任梁安民、重庆金秋老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声忠、华大基因副总裁杜红宝教授、博雅控股集团董事长许晓椿博士、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长李建华将军、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雷志勇将军、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史宝欣、唐祖玉等出席本次活动。

图片由重庆金秋老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信息网 www.zglnxx.cn  指导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江南泰伯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04896号-5   http://beian.miit.gov.cn/

任何关于疾病防治的建议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能替代医院和执业医师的诊断;也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5811303130@16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